焦点访谈|15分钟生活圈、社区食堂……城市更新让居吃瓜黑料今日大瓜:今日最热黑料大瓜,揭秘事件背后的故事活圈、社区食堂……城市更新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
城市就像一个有机生命体一样,在岁月的长河当中不断演进。随着时光的流转,也会出现基础设施老化、功能布局失衡、交通拥堵等各种“城市病”,需要及时进行体检和更新。城市体检和更新不仅关乎民生,还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,拉动经济增长。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做。近日又有两个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文件相继发布,一个是《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》,还有一个是《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》。那么,这次的新政策有什么不同?它将对我们的生活、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?
什么是城市更新?打个比方说,您家的房子住了几十年,老了旧了,需要重新装修升级一下,城市也一样。在广西南宁,一些老旧小区陆续都加装了电梯,老人们上下楼更方便了,这属于城市更新。在重庆永川区,最近一段时间,城市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正紧张进行,为的是解决雨污水管网年久失修老化等问题,这也是城市更新。在上海,昔日的城中村——红旗村不再被初级农贸市场围绕,而是变身上海数字化转型示范区“海纳小镇”的核心区,这样的升级改造同样属于城市更新。
而城市体检,顾名思义就是给城市做体检,看看有没有不适应发展的“城市病”。按照日前发布的相关政策要求,我国要建立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一体化的推进机制。
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:“城市更新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,而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发现问题,城市更新之前要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城市体检。建筑的问题在哪里?社区的问题在哪里?街道的问题在哪里?在此基础之上再去根据排查的结果做好规划,然后再让城市更新的具体项目跟着规划走,这样就能够做到精准定位问题和精准解决问题,形成一体化的链条。”
城市更新好处多多。截至2024年底,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%,有9.4亿人生活在城镇。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了,老百姓可以住得更舒适。各项补短板工程可以促进投资。老商业街区的改造,消费场景的创新可以刺激消费,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等等。
董煜:“以城市更新当中比较重要的城市管网建设来说,从去年来看,城市管网建设直接投资达到五千多亿元,拉动了八千亿元的投资,对于稳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,通过对供水、供热、供气等管网改造,一方面便利了群众的生活,另外一方面也消除了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。”
当前,我国城市发展正经历深刻转型。围绕推动城市业态、功能、品质提升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,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再次强调,要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。日前发布的《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》,正是将前期的实践经验和改革成果上升为制度安排,让城市更新有了顶层设计。那么,城市更新要“更”什么呢?《意见》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,一系列政策举措直击城市发展的重点和难点。
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:“八个方面,既有基础性的,像生态环境的本底修复,再到民生问题,再到安全问题,还包括如何有效地激发经济活力。比方说营造出良好的消费场景来带动消费,以及提供一些新质生产力适合的创业创新空间,还有优化城市结构、业态。”
在城市更新的内容中,有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,比如老旧小区和地下管网改造。2019年—2024年,我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,惠及居民4800万户、超过1.2亿人,共改造提升各类老化管线36万公里。
而在基础硬件补短板的同时,《意见》还提出,要开展完整社区建设。这也意味着,社区要进一步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。
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工人新村228街坊最老的房子已经70多年了。房子旧不说,配套不足、功能缺失等也曾困扰这里的居民。经过城市更新改造,如今,这里的房子焕然一新,还配套完善了社区“15分钟生活圈”,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购物、健身,还可以去老年食堂吃饭。
董煜:“公共服务走入社区以后,一方面能够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利化的生活服务,另一方面通过把一部分中小微企业布局到社区,能够提供就业岗位,也能够有效促进直接消费,这些从经济意义上来看都是非常积极的。”
杨保军:“未来的社区不是纯居住的,它一定能够带动社区经济发展。像新加坡的社区,是以邻里中心作为社区的综合服务载体,在社区层面带动的消费几乎占了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%,所以这里头还是一个很大的、有待开发的领域。”
既要补短板,也要谋发展。在推进老旧街区、老旧厂区、城中村等更新改造方面,《意见》就提出了功能转换、业态升级、活力提升三个关键词。比如说,鼓励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老旧厂区更新改造,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,强调要植入新业态新功能。
在珠江边,广州发电厂老厂区正在进行升级改造。从2018年起,这个广东省现存最老的火力发电厂就逐步关停发电机组,2023年底彻底退出运行,并开启厂区转型之路。项目总投资20多亿,未来,这里将被改造成一个现代化都市产业园。
改造过程中,主厂房、烟囱等有特色的工业遗迹将被保留并活化利用。园区内原有的一些文物建筑、历史建筑也将进行保护修缮。新建的商业综合体、滨江景观带等可供市民在这里看演出、健身、休闲娱乐,而保留价值较低的一些低层厂房将被改造为产业大楼,吸引一些科创企业入驻。
类似这样的老旧厂区、老旧街区改造在全国还有很多。位于河北石家庄的一个工业遗址公园,昔日的旧厂区里新建了沉浸式体验馆,还会不定期举办音乐节、文创展等活动吸引游客。在广州,一条原本都是大排档和小吃摊,环境脏乱差的街区经过改造,变身为时尚潮流体验街区,成为区域消费新地标。
杨保军:“城市更新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叫场景理论。在场所里有各种各样的经济文化社交活动,人和空间互动了就叫场景。更新就是要塑造更多的场景,这个场景包括什么,第一个当然有可能带来的就是消费场景。”
董煜:“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,很多老旧小区的角落同样有魅力,并不是把它拆掉换一个新的就一定有吸引力。恰恰相反,在一些老旧的角落,通过引入一种新的元素之后,能够营造一种很好的反差感,能够成为旅游景点,也能够成为打卡去处。我相信在这次的城市更新当中,用这种科学的办法去推进,能够让很多老城区焕发出新的活力。”
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,资金保障是关键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累计安排超过4700亿元,支持城市燃气、排水等地下管网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、城中村改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。下一步,相关政策围绕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作出了新部署,包括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力度、落实城市更新相关税费减免政策、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支持等。
董煜:“近年来,中央财政在这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力度,近期我们根据相应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当中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安排,也会对于城市更新项目予以一定倾斜,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也会给予税费优惠。”
当然,城市更新项目投资额较大,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建立多元化、多层级的资金投入机制,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,确保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。
城市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,也是经济发展的引擎。当前,城市更新已经成为稳投资、促消费的重要抓手。通过城市体检,精准发现阻碍城市发展的症结所在。通过城市更新,一方面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、生活痛点,一方面探索适合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。随着城市体检更新行动的推进,城市的业态、功能、品质将不断地提升,也会让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心、多姿多彩。